册封典礼的喧嚣过后,刘璃被安置在一座更为华丽的宫苑中,名为“兰林殿”。
美其名曰让公主静心备嫁,实则是一种更严密的看管。
殿内堆满了内府送来的锦绣珠宝,琳琅满目,却像是一道道用黄金打造的栅栏。
刘璃没有像寻常和亲公主那般以泪洗面。
她坐在窗边,铺开一卷空白的帛书,开始用略显生疏的毛笔字,一笔一划地罗列清单。
掌事宫女春陀小心翼翼地奉上蜜水,瞥见帛书上的内容,手一抖,差点打翻玉盏。
“公主……您这……”只见帛书上写着:* 农桑类: 各类谷物菜蔬种子各十石(注明:耐寒抗旱品种优先);精通代田法、区田法之老农二十户。
* 工匠类: 铁匠、木匠、陶匠、织工等百工各十人,需携其家眷及常用工具。
* 典籍类: 除经史子集外,尤重《汜胜之书》、《考工记》等农工典籍,医书、药典亦不可少。
* 物资类: 精铁千斤,铜五百斤,各类药材若干……* 特殊要求: 善于辨识矿物、草药之方士若干。
这哪里是嫁妆清单?
这分明是一份庞大的“文明种子迁移计划”!
春陀脸色发白:“公主,这……这未免太过……陛下恐怕……”刘璃放下笔,端起蜜水,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:“春陀,你以为本公主是去游山玩水么?
匈奴地广人稀,气候苦寒,若无这些根基之物,难道要本公主到了那边,与蛮夷一般茹毛饮血,堕了我大汉公主的威仪?
你只管呈报上去,父皇圣明,自有决断。”
她心里清楚,汉武帝雄才大略,既要面子更要里子。
这份清单,看似索取无度,实则每一件都是为了“长期扎根草原、彰显汉家文明优越性”的战略目标。
比起那些虚浮的珠宝,这些才是真正能让她在塞外立足的资本。
清单呈递上去,果然在未央宫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御史大夫率先发难,痛斥公主“不识大体,所求皆奇技淫巧,有损国体”。
一些儒生出身的大臣也纷纷附和,认为此举劳民伤财,且助长奢靡之风。
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以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为首的一批功勋将领却保持了沉默。
他们久经沙场,太清楚塞外的艰苦和匈奴的强悍。
公主若能凭借这些“奇技淫巧”在匈奴站稳脚跟,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,其战略价值,远非千金可衡量。
汉武帝看着案头那份与众不同的清单,目光深邃。
他想起那日殿前少女平静而坚定的眼神。
这个女儿,和他那些只知道哭哭啼啼的姐妹完全不同。
她不是在认命,而是在……谈判。
“准了。”
皇帝最终一锤定音,声音里听不出喜怒,“然,工匠、农户皆需自愿前往,不得强征。
所需物资,由少府及大农令统筹拨付,不得扰民。”
旨意传到兰林殿,宫人们皆惊。
刘璃却只是淡淡一笑,对春陀说:“看,父皇是懂我的。”
她并未满足,继续她的“得寸进尺”。
数日后,她亲自前往未央宫谢恩。
这次,她穿了一身利落的骑射胡服,而非繁复的公主礼服,再次让宫人侧目。
“父皇,”她行完礼,开门见山,“儿臣此去,万里迢迢,语言不通,习俗各异。
若身边皆是汉人,恐难融入当地,易生隔阂。
儿臣恳请,准许儿臣自行招募一些通晓胡语、熟悉塞外风物的向导、译官,乃至……身份清白的匈奴降人、西域胡商,充入随行队伍。”
此言一出,连卫青都微微动容。
这己不仅仅是索要物资,而是在索要组建自己班底的权利。
汉武帝凝视着殿下这个胆大包天的女儿,良久,缓缓道:“准。
然,人数不得超过二百,且需经北军司马严格核查背景。”
“谢父皇!”
刘璃心中大石落地。
有了这批三教九流、背景复杂的人才,她才能在草原那片陌生的土地上,真正地“睁眼看世界”。
离开未央宫时,夕阳西下,将长安城的宫阙染成一片金黄。
刘璃回头望了一眼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宫殿,心中没有离愁别绪,只有一种即将开启新地图的跃跃欲试。
她的嫁妆,己不再是金银珠宝,而是一支由农、工、医、商、乃至情报人员组成的“先遣队”,和一颗誓要将文明之火燃遍草原的雄心。
庞大的送亲队伍开始集结,车马辚辚,承载着一个帝国复杂的期望与一个穿越者孤注一掷的梦想,即将踏上通往北方的漫漫长路。
第二章 完
最新评论